占地面积
2003年造价近1000万元总面积 8400m2 的综合大楼和2005年造价650万元总面积 6000m2 学生公寓的投入使用,从根本上改变了我校的办学条件。
硬件水平
校园绿树成荫,幽雅整洁,具有规范的生物园、地理园等学习园区,拥有田径运动场、快乐体育园地、舞蹈室、美术室及各类球场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。我校按省一级学校标准装配了生化实验室、物理实验室、图书阅览室、多媒体电教室、电脑室、电子阅览室、软件制作室,建立了三中校园网,教学设备一应俱全。
师资力量
惠州市第三中学有一支勤奋敬业,索质较高,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。现有专任教师130人,一级教师78人,高级教师23人,本科以上学历104人。先后参加省普教系统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培训及省、市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共19人,获得全国、省市先进教师,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的教师共20人。
学校历史
省立三中设于清代享誉岭南的丰湖书院遗址。地处西湖,得湖光山色之秀,环境幽美。嘉庆间(1801)宋湘为书院大门题联,以“人文古邹鲁,山水小蓬瀛”称誉,确实恰如其分。学校的历史沿革源远流长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知府沈传仪将丰湖书院改办惠州府中学堂,开创了东江地区近代教育的历史。民国元年(1912)十月,改名惠州中学,校长林善儒。次年,经广东省长公署教育司批示,定名为广东省立第三中学。民国十一年(1922)因军阀混战,学校惨遭毁坏,迁址府城金带街陈家祠。民国十七年(1928)迁回原址,大修校舍,并将黄塘寺改建,增作教室、宿舍,扩建体育场,加宽校道(即现西湖黄塘堤),充实教学设备。民国廿七年(1938)经省教厅批示,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惠州中学,校长黄佩伦。是年秋末,日军*惠阳,学校迁址紫金县蓝口圩,又改名广东省立东江临时中学。自民国初年至三十年代末,广东断续被军阀盘据,教育经费无从固定。该校虽是省立中学建制,但长期来,除特大的修建费得省厅批给一些之外,常年经费均由地方筹给。如民固十七年(1928)学校迁回原址扩建校舍,校长陈希哲将自己座落金带街高屋巷的祖屋变卖,支援复校。民国十八年(1929)庆祝建校十八周年,校长林善儒特书“继往开来”四字刻石立柱,作为校训以勉后辈。该校自创办时起,一直是东江地区***高学府。
供餐情况
学校于2005年造价650万总面试的6000㎡学生公寓的投入使用,建有标准的学生公寓跟饭堂,是市区少有的真正具有内宿条件的学校之一。学生可以在学校住宿,就餐。
所获奖项
2004年学校荣获“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”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,有45人获国家级奖,68人获省级奖,163人获市级奖
学校优势
惠州三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,有一套健全的具有特色的学生管理制度,目前是惠城区一所规模大、质量高的完全学校。